安徽滁州创建“国字号”电子商务示范城

  “要么电子商务,要么无商可务”,这是比尔·盖茨曾说过的一句话。在21世纪的当下,电子商务已如巨浪般叩响了新型工贸旅游城市滁州的大门。无论是传统制造业、新型家电产业、汽车制造业、电子信息产业,还是商贸流通产业、旅游产业,还是有着“安徽粮仓”之称的农业等,都必须在传统模式向互联网时代转变的巨大变革中,抢占电子商务制高点。

 

  滁州市电子商务起步较晚,但已经有了迎头赶上的决心和势头。日前,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,滁州市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,力争通过3年的发展,到 2017年底,全市建成7个电子商务集聚区,培育30家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超亿元的企业,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00亿元,力争创建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示范基地。

 

安徽滁州创建“国字号”电子商务示范城

 

  滁州市民间电商发展快一步

 

  滁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真正从政府层面上重视并起步是在2013年,相比江浙一带及安徽省合肥、芜湖等地来说,可谓“慢一拍”,而且基础较为薄弱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,全市没有大型的、国内知名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。“比如提起淘宝网就能想到杭州,说起一号店就能知道总部在上海,58同城就属于天津等等。”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称,目前滁州市传统产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龙头带动不足,缺乏行业龙头,示范性、带动性也不够,企业利用网络最多是宣传企业信息、文化等,而实现网上下单、网上支付、网上购销管理等很少。同时,作为农业大市的滁州,农村电商发展基础设施不够完善,普遍存在电商服务网点缺乏、物流配送不便等瓶颈。

 

  相比官方层面的推进,滁州市民间电子商务发展却快人一步。根据阿里巴巴、京东等主要平台大数据显示,ID在滁州的网点达1.2万家,2014年网络年销售额达10亿元。“这一数据可能不够全面和准确,但一定程度上反映滁州民间电商发展已经快一步。”他说。


  发展电子商务条件已成熟

 

  良好的民间电商基础对滁州来说,也是全面发展电子商务的契机。与此同时,滁州市电子商务已经具备了一系列坚实的基础条件。

 

  2014年,市政府出台了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,要求全市各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并提出市政府每年将设立1000万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,各县市区建立配套资金,逐年增加。同时,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,滁州市在3年前开始试点建设了农村商品流通体系,搭起了以县城级配送中心、乡镇级农贸中心、村级连锁店为架构的“两中心一连锁”的网格销售模式。目前,天长、凤阳、明光等地取得一定成效,其中,明光市今年还获批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县(市),得到国家专项资助资金;阿里巴巴集团“农村淘宝”项目已与定远县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,县级服务中心将于近期运营。这些都为电子商务进农村打下了坚实基础。随着滁州移动通讯网络日益完善,互联网、手机等已非常普及,发展电子商务条件已经成熟。

 

供应信息【推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