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鸡国茶 | 万月霞:一叶一追寻,传承东方匠心

  • 2024-2-2 17:04:00

   前段时间,“尔滨”回礼蔓越莓火了之后,一场“家乡特产大摸底”热潮席卷全国,比如安徽的六安鹅肝、芜湖无为“澳龙”、宿州伏特加等,这些本该摆在进口货架上的商品,产地却在自家门口,这让安徽的“小皖豆”们不禁感叹:“安徽,你让我感到陌生!”


  说起安徽,除了以上这些“进口”特产,也少不了“出口”特产。安徽的茶,绝对是闻名世界的。

  安徽位于我国的“绿茶金三角”,所产的六安瓜片、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都曾位列我国十大名茶榜单。除此之外还有深受英国女王喜爱,被誉为“红茶皇后”的祁门红茶
 

  本期《徽商访谈》邀请到金鸡国茶的品牌创始人万月霞女士,分享她在产茶历史悠久、好茶扎堆的安徽投身茶业、自创茶品牌的“茶故事”。

01   一叶知心 不负茶青

  安徽茶叶的种植历史悠久,距今约1800多年。秦汉大一统,茶得以走出巴蜀,顺长江而下,自西向东传播。孙皓“密赐荼荈以代”(陈寿《三国志·吴书·韦曜传》),这表明早在三国之前,茶已传播至安徽地区。

  观“茶”字,人行草木间;看安徽,八分半山一分水,半分农田和庄园,山谷丛林处有茶,房前屋后有茶。皖山皖水出好茶,优越的自然禀赋造就了安徽名茶荟萃的繁荣光景。


  明代许次纾所著《茶疏》中记载:“天下名山,必产名草。江南地暖,故独宜茶。大江以北,则称六安。然六安乃其郡名,其实产霍山县之大蜀山也。茶生最多,名品亦振。”其中描写六安霍山茶是江北第一茶。

  《霍山县志》载“霍山有黄芽,久饮能得仙。翠绿染春色,香飘金鸡山。”金鸡国茶便得名于此。


  “我爱人的家乡就是在霍山,你去山里走一圈,你会发现,山路弯弯,茶农每日翻山越岭,在山间顶着烈日采茶,虽是一心一叶的嫩芽,青翠欲滴、清香四溢,奈何山高路远卖不上价钱。我创立金鸡国茶品牌,也是想把老百姓的茶卖出去。”谈起创业的初衷,万月霞女士如是说。
 
02 徽香皖茗 天下共饮

  烹半壶皖美好茶,品一杯徽香茶韵。

  十大名茶中,徽茶就占了四席,而徽茶的名扬中外,离不开徽商辛勤力耕的拼搏。

  钟一业精益求精,观时代齐头并进,是徽商的共性,年轻时的万月霞女士不愿囿于一隅,行于高山之巅更想去见见大河奔涌,便离开了安稳的岗位,每日骑着一辆自行车,奔波于合肥的街头巷尾,做着生意,日子辛苦,却也冲劲儿十足,一度从籍籍无名逆袭到白销冠。


  后来,她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茶农采摘的好茶卖不出去,同时市场对于品质茶叶也有极大需求。在白酒行业里小负盛名的她决心投身茶业,经过5年的深入茶乡和市场研究,以自己的拳拳之心架起一道从地里田间直通市场的桥梁,于是,她在全国创立了属于安徽茶乡的茶叶品牌——金鸡国茶。

  但是面对全新的领域,可以说她完全是个“茶盲”。

  “那就学吧,从零开始!”

  自此,从茶的种植、采摘、加工、包装,从安徽到浙江到四川,从山间到茶厂……四处可见她的身影。


  她说只有自己真正了解茶、懂茶,才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好茶。

  在金鸡国茶发展中,她总结了4个字:“实、信、安、传”。即深入原产地,运用真材实料的好茶、精细繁杂的工序和标准化的制茶体系,以诚信的经营态度,保证消费者喝得安心、买得安心,在金鸡国茶得到广泛市场认可的基础上,用一杯香茗,与天下共品一杯悠悠中国传统茶文化。

03 茶煮浮沉 叩问初心

  茶,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,一叶一芽,都源自东方匠心,一浮一沉,都代表着东方的智慧与精神。

  作为新锐茶品牌,金鸡国茶的底色是徽商精神。徽商,天下为怀,金鸡国茶从成立之初就有着更为宏大的理想——“守正创新,以茶助农”。


  说到底,这一切与万月霞女士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。

  七八十年代的安徽,由于崇山峻岭居多,成片耕地较少,虽物产丰富,但粮仓不足。在此环境中,万月霞女士的成长历程充满了艰辛,然而她的思想却不贫瘠,通过勤学苦读,最终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,成功走出一片自己的碧海蓝天。

  她深知农业是基础,而茶叶是家乡的支柱产业之一。于是,她开始研究茶叶种植、加工和销售,希望建立起一条完整的茶叶产业链,不仅能解决当地部分就业问题,更能帮助茶农增收致富。


  要想解决增收问题,必须确保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,打响品牌知名度。

  为了确保茶叶的品质,万月霞女士亲自把关每一个生产环节,力求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古法或者行业标准。同时,研发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新式茶饮,通过布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,推动产业年轻化、电商化、现代化,赋能品牌销售增长,以实现“以茶助农”。

  匠心映初心,未来,万月霞女士将继续带领金鸡国茶,秉持徽商精神,弘扬茶文化,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,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供应信息【推荐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