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專訪合肥咔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效楊
咔嚓開鎖平臺成立于2016年,是一家為終端客戶選購、安裝、維修、開鎖、換鎖提供平臺與渠道的專業型網站。咔嚓開鎖平臺提供覆蓋市區的24小時服務,并免費提供遠程協助、電話支持,幫助客戶安全、經濟、及時的找到身邊的開鎖師傅。為全國初具規模的鎖匠店搭建一個完整完善的云商平臺,讓每一位鎖匠可以輕松做老板,是咔嚓開鎖的目標。未來,咔嚓希望重新定義全國的行業標準,成為用戶身邊最安心的防盜管家。
開鎖這個行業,神秘而又隱蔽,一通電話外加一個鎖匠,還沒看清手上的工具如何使用,人已經麻溜兒干完活了。在大多數人印象中,開鎖師傅呼之即來拎包即去,幾分鐘就能賺到近百元,全靠一身開鎖的好技藝“行走江湖”。
但開鎖這個行業同樣也被人“瞧不起”:除了本身“特殊行業”的性質容易遭人懷疑之外,鋪天蓋地的“牛皮癬”加之利益追逐化的行業現象造成了人們的反感和不信任。
這個小行業究竟有什么門道?人們的心結還能打開嗎?我們采訪了一位從業十來年的“資深鎖匠”,從他的描述中,或許你能對這一行業有個新的解讀。
“還結什么婚啊,這孩子一輩子能把自己管好就算不錯了……”鄰居無意間的一句“大實話”,深深埋在了少年劉效楊的心中。這一針“強心劑”打在他的心上,冰冷刺骨,同時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他:這個人沒有未來……
9歲父親出走,一貧如洗的這個家更是搖搖欲墜。母親帶著姊妹四人勉強度日,作為大哥的劉效楊成為了家中的小小頂梁柱。據他回憶:“那時候窮得連住所都沒有,我們在別人快要倒塌的房子中安了一個家。一張床、一口鍋、一個柜子、一只羊,就是我們全部的積蓄”。一天兩頓飯,每頓吃不飽,大餐是什么?劉效楊給了我們這樣的定義:“能吃飽就算是加餐了。記得一次家里煮山芋片吃,熟了以后大家都覺得味道不對,原來是弟弟妹妹們太饞了老是去灶臺上掀鍋,把臺子上的臭肥皂碰到鍋里去了,就那樣,大家還是把滿滿一鍋山芋一口氣全部吃完了,因為那樣的一餐對于我們來說,就是大餐”。
飯吃不起,書,更是念不起。劉效楊雖然成績優異,拮據的家庭條件還是讓他的學生時代止步于初二第一學期。用他的話來說,不止是窮,還有自卑:“球鞋只有一雙,兩個月都沒換過,后來右腳大拇指破了一個洞,從那以后我除了上廁所基本不出教室。上體育課時沒辦法,只能用左腳擋在右腳的破洞處……”欠了老師一屁股的債,這書還怎么念?弟弟妹妹也同他一樣,早早兒輟了學。
屋漏偏逢連夜雨,唯一的精神支柱母親在劉效楊17歲的時候去世了。留在這個處處被人瞧不起的老家干嘛?劉效楊離開了這個一分鐘都不想待下去的小村落,踏上了去合肥的路途。
一張小廣告 開啟了改變命運的大門
1998年,劉效楊成為了合肥眾多打工族中的一員。做了1年保安,學習了1年維修技術,這個陌生的城市并不會因為他困苦的身世而產生任何“憐憫”。生活還是那么艱辛,未來還是那么迷茫,前路還是那么的,一籌莫展。
一次上門維修工作的途中,他在路邊看到了一張開鎖換鎖的小廣告。這個行業看來如此神秘,劉效楊頓時就有了試試的想法。本想抄下小廣告上的號碼,客戶的一通催促電話讓他錯失了這個機會,從那以后,這張小廣告成為了他心中一個揮之不去的“疙瘩”。
2006年,如同命中注定一般,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劉效楊得知原來親戚里有人在干“這個”!這么好的機會再不能錯過了,他跟著親戚干起了這個“傳里不傳外”的工作。
Time: how many of my ideas on the question of how many
在這一行“打磨”了4、5年,劉效楊漸漸發現了一個問題:鎖匠大多“單打獨斗”,整個行業市場也缺乏系統化的準則和管理:“剛開始挺被客戶尊重的,干著干著就被別人瞧不起了,我也歸結了問題所在,宰客、無時效、無售后,所以漸漸讓人有了不放心的感覺”。
針對這些行業“痛點”,劉效楊在2011年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:合肥興旺開鎖有限公司,這也是合肥以公司性質出現的第一家開鎖公司。隨著公司業務量的不斷增多,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:“以前經常接到投訴電話,反映鎖匠形象邋遢、亂要價,這也讓我深深認識到公司除了拓展業務,還應該有一個系統化的規范和管理”。
通過3年的規范和改革,“鎖大夫安防科技有限公司”孕育而生,這是劉效楊的第二家公司。開鎖行業并不如他事先所想的那樣神秘、輕松,經過多年的積累和沉淀,他才摸出些門道:“現在我們在全省范圍內的各市各區域都有服務站,還預備了一些應急的修鎖師傅,這樣可以解決上門不及時的問題;另外,公司建立了嚴格的管理體系,針對每項業務明碼標價、每一筆開鎖業務都有電子檔和紙質的細節記錄,后期有什么問題一通電話打過來,我們絕不推卸責任”。
Click the lock: build the lock industry Internet plus
發布時間:2016-07-26